新聞中心
投巨資建設幾大化工項目已有時日,而鹽湖股份的財務數(shù)據(jù)卻始終未能有所改善,甚至還有受累下滑之憂。
鹽湖股份日前公布的2015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108.8億元,增長3.89%;凈利潤為5.59億元,下降57.08%;扣非后凈利潤僅1.47億元,降幅達83.71%。營收微增,但扣非后凈利潤卻大幅下滑,增收不增效的現(xiàn)象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鹽湖股份受累于幾大化工項目的窘境。
作為國內最大的鉀肥生產企業(yè),鹽湖股份2015年生產的鉀肥占據(jù)了約四成的國內市場,氯化鉀是公司主要收入來源,占其營業(yè)收入的七成。與此同時,鹽湖股份近年來還斥巨資建設了多個化工項目,但截至2015年末,這些項目尚未給公司帶來明顯的業(yè)績提升。
資料顯示,鹽湖股份僅資源綜合利用一、二期、金屬鎂一體化、PVC一體化等四大項目的總投資就高達446.8億元,建成后將形成龐大的化工產品產能。
目前,上述項目中,部分已建成并"轉固"(即資產負債表上由在建工程轉為固定資產),但其中真正實現(xiàn)規(guī)模量產的產品僅有水泥,其他化工產品有的雖已開工生產,但尚未量產。
同時,鹽湖股份的部分化工產品還遭遇成本倒掛的尷尬局面。對此,公司也表示,受化工產品價格依然低位徘徊的影響,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一、二期(原料與產品)"高進低出"問題突出,虧損進一步增加,這將是需要長期化解的難題。
記者注意到,鹽湖股份對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一、二期主要生產原材料天然氣的采購額大幅增加,去年采購額達17.5億元,較2014年增加10億元,增幅133%。而且,二期項目還尚未達產,未來成本壓力可見一斑。不僅如此,鹽湖股份2015年鐵路運輸費(青藏鐵路公司)亦高達14.75億元。一旦后期各項目達產,公司新增的運輸成本也不容小覷。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截至2015年末,鹽湖股份"轉固"額大增,但公司"在建工程"科目仍較2014年末有所增長,且其中大多為超期建設項目,并歷經(jīng)多次追加投資。例如,耗資270億元的金屬鎂一體化項目,在2015年半年報中披露的項目進度為97.84%,接近"轉固"。而到了2015年年報,項目進度未予披露,所披露的工程進度卻為90%。
此外,備受市場看好的年產1萬噸碳酸鋰項目盡管在2012年時工程進度就達到100%,實現(xiàn)"轉固",但截至2015年末,該項目仍未完全達產,年產量僅為3705噸。承擔該項目的藍科鋰業(yè)是鹽湖股份間接控股子公司,由于項目進展不順利,遲遲未能達產,目前仍處于虧損階段。據(jù)鹽湖股份4月21日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的答復,藍科鋰業(yè)計劃2016年生產7000噸,成本預計可控制在每噸3萬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