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兩大鋰王贛鋒鋰業(yè)(002460.SZ)、天齊鋰業(yè)(002466.SZ)都已發(fā)布2024年度業(yè)績預告。按已公布的虧損額上限計,兩家企業(yè)合計虧損高達103億元。
只要是鋰電池,就需要用到鋰。因此,鋰電池上游鋰產品企業(yè)的變動,對鋰電產業(yè)鏈有著巨大的影響。 兩大鋰王贛鋒鋰業(yè)(002460.SZ)、天齊鋰業(yè)(002466.SZ)都已發(fā)布2024年度業(yè)績預告。按已公布的虧損額上限計,兩家企業(yè)合計虧損高達103億元,比很多上市企業(yè)的總市值都要多。 贛鋒鋰業(yè)虧損21億~14億元 贛鋒鋰業(yè)于1月25日發(fā)布2024年年度業(yè)績預告。期內,贛鋒鋰業(yè)預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21億~14億元,比上年同期下滑142.45%~128.30%。 這是贛鋒鋰業(yè)上市以來的首次年度虧損。 贛鋒鋰業(yè)稱,受鋰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公司所持有金融資產的價格在報告期內受到明顯沖擊,較期初呈現下滑態(tài)勢。其中,Pilbara MineralsLimited(PLS)的股價跌幅尤為顯著,直接導致公司產生了較大規(guī)模的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約 16.40 億元。 為應對這一局面,公司積極采取風險管理舉措,運用領式期權策略來平衡 PLS 股價波動帶來的風險敞口。該策略實施后,在一定程度上對沖了 PLS 股價大幅下降對公司造成的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此外,報告期內,受鋰產品市場波動的影響,鋰鹽及鋰電池產品銷售價格下跌,雖然產品出貨量同比增加,但公司經營業(yè)績同比大幅下降。同時,公司根據會計準則對存貨等相關資產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故公司凈利潤同比大幅下降。 簡單來說,就是贛鋒鋰業(yè)的對外投資出現大幅損失,以及公司產品價格下跌,導致了大幅虧損。 二級市場上,贛鋒鋰業(yè)2月11日的最新報價為34.50元/股,當前總市值695.9億元。 天齊鋰業(yè)虧損82億~71億元 天齊鋰業(yè)的業(yè)績預告發(fā)布得更早些,虧損幅度也更大。其于1月24日發(fā)布2024年年度業(yè)績預告。期內,天齊鋰業(yè)預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82億~71億元,上年同期為盈利約72.97億元。 天齊鋰業(yè)這是由大賺轉為大虧。 天齊鋰業(yè)稱: 1.受到鋰產品市場波動的影響,2024年鋰產品的市場價格整體呈現大幅下滑趨勢,公司鋰產品銷售價格及毛利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同時受公司控股子公司泰利森化學級鋰精礦定價機制與公司鋰化工產品銷售定價機制存在時間周期的錯配影響,經營業(yè)績出現階段性虧損。 2.天齊鋰業(yè)預計其重要的聯營公司SQM 2024年度業(yè)績將同比大幅下降,因此公司在2024年確認的對該聯營公司的投資收益較2023年度大幅下降。 3.“年產2.4萬噸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項目”和“第二期年產2.4萬噸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項目”預計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較2023年度增加。 4.2024年以來美元持續(xù)走強,澳元及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變動導致匯兌損失金額較2023年度增加。 二級市場上,天齊鋰業(yè)2月11日的最新報價為31.44元/股,當前總市值516億元。 2025年鋰產品價格怎么走? 鋰產品中最牽動人心的,要數碳酸鋰價格。 2024年碳酸鋰價格呈現先漲后跌趨勢,整體延續(xù)2023年的下滑趨勢。上海鋼聯數據顯示,碳酸鋰價格從年初的10.1萬元/噸一度下滑至7.5萬元/噸,最大跌幅25.74%。 有分析指出,2024年碳酸鋰價格的下跌,并不是需求端出現問題,而是整體市場仍呈現供大于求的局面。 事實上,從需求端來看,新能源汽車大發(fā)展所需要的動力電池增量,以及儲能大發(fā)展所需要的儲能電池增量,都在預期之中。 供給端是否仍會過剩則成為關鍵。有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30%~40%產能在虧損,成本高于6.5萬元/噸的澳礦、云母礦、非礦項目均面臨減停產。 其中,有5座澳礦宣布減停產,是鋰價止跌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輪鋰價下行周期至今已有8座澳礦宣布減停產,2024年下半年就有7座澳礦密集宣布減停產。” 一邊是需求按預期增長,一邊是供給端減產以“糾錯”,這將使得鋰產品供給過剩格局收窄。基于此,2025年或是鋰產品持續(xù)震蕩筑底的一年。 鋰產品是否會大幅反彈?這種可能性比較小,最近在鋰產品價格有上漲苗頭的背景下,就有寧德時代江西鋰礦復產的消息傳來。這至少說明電池企業(yè)對于鋰資源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有消息顯示,我國的鋰資源勘探開采也取得重大突破:2025年1月8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中國鋰礦找礦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內蒙古等地,發(fā)現鋰輝石型、鹽湖型、鋰云母型鋰礦新增資源量均超千萬噸,使中國鋰礦儲量全球占比由6%提升至16.5%,從第六位躍升至第二位。 當然,新礦存在著開采難度大、利用成本高、投產時間長、短期沒有價值等問題,但是,新礦主要傳遞的信號,是當前優(yōu)質鋰資源少并非鋰真的少,而是此前需求不強,找礦投入不足所致,隨著加大找礦投入,鋰資源并非稀缺資源! 2025年,鋰產品價格或許不會大跌,但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大幅上漲了。